新部编版1-6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汇编 (可下载打印)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文档下载网址:
http://www.1ydt.cn/v/box-25_30_43_
新课程教法探究
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新课程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植根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现象;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持续发展。
一、植根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现象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植根于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现象。
一年级上册《安全上学去》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正式上课之前,我先请他们讲一讲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是怎么来学校的,来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什么地方,有哪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和景点。围绕这个话题,学生积极发表了看法。有人说道:“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早上妈妈送我来学校,来学校的路上会经过很多十字路口,有的路口有红绿灯,有的路口没有,但是每个十字路口都有斑马线,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牌子立在路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将话题引到各种交通标志的含义上,顺利导入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认为“课程所涉及的活动与主题,大多是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摆正自己课堂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转变以往互不交流、互不理睬的学习方式,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头脑风暴当中寻找问题答案,升华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是当前普遍受到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
《安全上学去》正式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我让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如下问题:(1)过马路的时候没有车,遇到红灯很多人等不及绿灯就过马路了,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2)小明是一个很喜欢打篮球的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路一边拍篮球,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3)公交车上,有人用手机播放摇滚乐,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每个组给十分钟时间,要求他们不仅讨论出结论,并且一一陈述理由。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加深了对交通安全的认识,效果非常好。
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学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当前小学品德与法治课堂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只关注某一次考试成绩,容易在班级里面形成唯分数论的不良学习风气,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达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教师应当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上学去》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我不是以书面成绩简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而是根据学生本堂课参与度、小组合作效率、提堂提问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参与度越高,小组合作效率越高,回答问题正确率越高,最终获得的评分也就越高。除了我本人作为教师参与评价之外,我还请学生对自己本次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请小组成员彼此互评。这种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也被当作课堂主人公,相当有成就感。评分完成之后,我挑选出得分最高的前三名同学,对他们进行了公开表扬,每人赠送一套文具,还鼓励其余学生向这三位同学看齐。学生羡慕极了,表示自己下次也要更努力学习,以获得大家的认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全体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价值取向。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新课程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点之外,具体教学实践中依然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课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以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